《追寻伤悼贴》王羲之的行草书,共十一行一百零三字,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人到暮年的浓厚伤感,其中频哀感、哭之、酸塞等都在给人们传递着这样一份心态。
在《追寻伤悼贴》中,王羲之说到他每天起床后要“服食行散”,也因此感觉特别疲乏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羲之晚年,身体虽然已经衰弱了,但他还保持着“服食”的习惯。
“服食”又名“服饵”,指服食药物以养生。道教认为,世间和非世间有某些药物,人食之可以祛病延年,乃至长生不死。葛洪引《神农四经》说:上药令人身安命延,升为天神,中药养性,下药除病。道士在这种信念的驱动下,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起一套采集、制作和服食长生药的方术,即为服食术。
服食之后因为需要到户外行走散发,但此时王羲之的体力已经很难维持,因此也就感觉更加顿乏,无益于身体。但王羲之对服食的执迷,不但毁了身体,也造就了他个人的悲剧。如果没有这个习惯,王羲之估计享年应该能超过60岁。
在《追寻伤悼贴》开头的“追寻伤悼”,清代的王澍认为是王羲之因为长子的不幸夭折而感。米芾认为此帖是王献之代笔,但黄伯思则认为不然。年代久远、翻刻诸多,难以定论。此帖在《大观帖》、《快雪堂帖》亦有收刻。
《追寻伤悼贴》现有四种拓本,分别如下。
南京大学藏翁方纲拓本
《快雪堂法贴》
材官本
《淳化阁帖》
释文:追寻伤悼,但有痛心,当奈何奈何。得告慰之。吾昨频哀感,便欲不自胜举。旦复服散行之,益顿乏,推理皆如足下所诲。然吾老矣,余愿未尽,惟在子辈耳。一旦哭之,垂尽之年,将无复理,此当何益。冀小却,渐消散耳。省卿书,但有酸塞。足下念故言散,所豁多也。王羲之顿首。
版权申明:
本文来自 DEREK.WIKI ,作为学术探讨欢迎转载,但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未经 DEREK.WIKI 书面授权不得用于商用!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!
附件中带有 DEREK.WIKI 标志的文本,以及加盟 DEREK.WIKI 的版权文本,不得擅自修改!
若需授权,请联系我们,Email:derekxi@139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