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五行的起源
五行系指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,也即分成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大类,并叫它们为“五行”。关于五行的记载最早源于《尚书·洪范》记载:“五行: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水曰润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从革,土爰稼穑。润下作咸,炎上作苦,曲直作酸,从革作辛,稼穑作甘。” 这里不但将宇宙万物进行了分类,而且对每类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。
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取象比类学说,不是五种元素,而是将万事万物按照润下、炎上、曲直、从革、稼穑的性质归属到水火木金土五个项目中,是集哲学、占卜、算命、历法、中医学、社会学等诸多学于一身的理论。
道家五行学说最早,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。五行被认为是宇宙之间的五种力量,它们互相影响、较量,最终形成不同事物的结果,所以研究五行关系是探索事物的一种参照。
在此基础上,衍生了“五行生克”理论,以表示五种不同力量之间的关系,既有相互帮助,相互促进的关系,又有相互压迫,互相制约的关系。同时,佐以不同的环境基础来进行调整,以表示在不同的环境基础中每种力量的强弱度,比如时间、空间等。这样使得“五行生克”理论更多样化,适合表述更丰富的情况,不会出现“五行生必旺、五行克必死”的绝对情况,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、统一的模式,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。也是辨证的一种理论。
二、五行生克
(一)五行相生
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。
木头可以点燃产生火,火燃尽后产生土(灰烬),土里蕴藏的矿能炼金,金属融化产生水,水可以滋润树木生长。这里阐述了五种不同形态的转化,用以表述五种力量互相之间相互帮助,相互促进的关系。
所谓生就是可以帮助、促进对方,使之更强的意思。
(二)五行相克
金克木,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。
金属的斧子可以砍伐树木,树木的生长可以固定住土壤,土垒起来可以挡住水,水可以浇灭火,火可以熔化金属。这里阐述了五行之间相互压迫,互相制约的关系。
所谓克就是可以制约对方,使之更弱的意思。
三、五行取向比类
(一)方位
据考证,五行在商代甲骨文里就有萌芽。在甲骨文中有“四方”之说,不难看出,商代崇尚的是中央,所以就有五方的观念,四方加一个中央,就是五方。
五行学说里,南方属于火,东方属于木,北方属于水,西方属于金,中央属土,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。
(二)天干
甲为栋梁之木,乙为花果之木,丙为太阳之火,丁为灯烛之火,戊为城墙之土,己为田园之土,庚为斧钺之金,为首饰之金,壬为江河之水,癸为雨滴之水。
(三)阴阳
五行 |
阳 |
阴 |
木 |
甲 |
乙 |
火 |
丙 |
丁 |
土 |
戊 |
己 |
金 |
庚 |
辛 |
水 |
壬 |
癸 |
(四)地支
地支 |
寅 |
卯 |
辰 |
巳 |
午 |
未 |
申 |
酉 |
戌 |
亥 |
子 |
丑 |
五行 |
木 |
木 |
土 |
火 |
火 |
土 |
金 |
金 |
土 |
水 |
水 |
土 |
(五)季节
春天属木,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。春天,花草树木生长茂盛,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,养料往枝头输送,所以春属木。
夏天属火,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。火的特点就是向上,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,长势迅猛,所以夏属火。
长夏属土,长夏是夏和秋之间的一段过度期,天气湿热,庄稼走向成熟的一段时期,所以长夏属土。
秋天属金,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。金的特点是稳固,秋天收获,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,树叶凋落,所以秋属金。
冬天属水,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。水往低处流,冬天万物休眠,为春天蓄积养料,所以冬属水.
(六)颜色
木为绿色,火为红色,土为黄色,金为白色,水为黑色。
(七)神兽
木为青龙,火为朱雀,土为黄鳞,金为白虎,水为玄武。这是和颜色相对应的。
(八)八卦
金:乾为天,兑为泽;
火:离为火;
木:震为雷,巽为风;
水:坎为水;
土:艮为山,坤为地。
(九)其他
五行 |
五脏 |
五腑 |
五体 |
五窍 |
五华 |
五味 |
五志 |
五藏 |
五常 |
五劳 |
五侯 |
五液 |
五嗅 |
五声 |
木 |
肝 |
胆 |
筋 |
目 |
爪 |
酸 |
怒 |
魂 |
仁 |
行 |
风 |
泪 |
臊 |
呼 |
火 |
心 |
小肠 |
脉 |
舌 |
面 |
苦 |
喜 |
神 |
礼 |
视 |
火 |
汗 |
焦 |
笑 |
土 |
脾 |
胃 |
肉 |
口 |
唇 |
甘 |
思 |
意 |
信 |
坐 |
温 |
涎 |
香 |
歌 |
金 |
肺 |
大肠 |
皮 |
鼻 |
毛 |
辛 |
悲 |
魄 |
义 |
卧 |
燥 |
涕 |
腥 |
哭 |
水 |
肾 |
膀胱 |
骨 |
耳 |
发 |
咸 |
恐 |
志 |
智 |
立 |
寒 |
唾 |
腐 |
呻 |
版权申明:
本文来自 DEREK.WIKI ,作为学术探讨欢迎转载,但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未经 DEREK.WIKI 书面授权不得用于商用!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!
附件中带有 DEREK.WIKI 标志的文本,以及加盟 DEREK.WIKI 的版权文本,不得擅自修改!
若需授权,请联系我们,Email:derekxi@139.com。